中国—东盟经济园区总体规划(2005—2020年)

2014-06-26 22:27:03BY:guoyan
【字体: 打印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中国东盟经济园位于南宁市华侨投资区,是1990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园区的经济和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覆盖全广西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在一两年内即将全部建成,与南昆铁路、机场、万吨级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形成网络并日趋完善,这些内外的宏观条件为广西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遇。
2001年8月,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26号文件要求加快工业化进程,27号文件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2001年12月,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54、55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快开发区的发展,实现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促进开发区经济的二次创业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开发区实行特区式封闭管理。广西处于与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会址定点于南宁,2003年12月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南宁市委和政府决定在华侨投资区建设中国东盟经济园。在这种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宏观形势下,园区原有的规划已经落后于开发区的发展要求。设计单位经过实地充分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并听取各级领导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本次规划成果。

二、规划原则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兴区为原则,组织园区内各项建设活动,体现和突出华侨城的人文特色,实施工业脊梁计划,发挥工业在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2、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在时序上、空间上协调发展,留有余地,具有弹性;
3、坚持以生态景观规划理论进行园区的规划,同时节约用地,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在完善功能分区的同时,规划一个分区明确,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
4、抓住机遇,加快开发步伐,促进开发区经济的二次创业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5、高标准,高起点,精心设计,科学论证,分步实施,项目起步,滚动发展。

三、规划要点
(一)园区性质
中国东盟经济园区的性质定位为:以南宁华侨投资区为基础,规划、改造、提升为国家级的中国东盟经济园,成为服务全国,服务东盟各国的平台,是广西南宁的工业制造加工业基地,以生产、科研、教学相结合,集加工制造业、物流、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是南宁市的工业城、卫星城、华侨城,是环境一流的花园城市。

(二)园区规模
规划中国东盟经济园近期2010年人口为15万人,2020年人口为40万人。2020年规划综合工业区建设用地68.65公顷,人均171.64m2。

(三)规划总体布局
中国东盟经济园的规划总体布局可以概括为“建三大园区,创特色三城”。

1、综合工业区
位于中心区和中心区以东至高速公路以西。60米大道两侧用地,总用地68.6556平方公里,其中属于华侨投资区的用地为51.9495平方公里,属于武鸣县界的用地为15.6221平方公里,包括广东工园业、东盟十国工业园以及沿海各省工业园、日韩工业园、台港澳工业园、内陆各省工业园、机动二类工业园。

2、现代农业示范区
依托万亩农田开发区围垦整理项目开发和花卉基地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立足“名、特、优、稀、新”品种开发,发展订单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它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雷马坡土地整理项目15000亩,生态菜园4000亩,600亩无公害反季节疏菜等项目区组成。

3、观光旅游度假区
以那油风景区3000亩森林保护区,2000亩丘陵,1000亩水面开发项目为依托,园区将引资重点建设高尔夫球休闲度假区和驯(跑)马场项目、东南亚风情园,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华侨文化特色为一体,与南宁武鸣伊岭岩“壮乡旅游风景区”连成一片,延长区域旅游产业链,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成为南宁市的观光旅游度假区。南宁市将形成东有青秀山,西有伊岭岩的风景区格局。
用园区公路将各个分区,各个分场部和主要居民点以及果园、林区联系起来,为开展观光旅游和整个开发区开展农家乐旅游提供方便的交通条件。

(四)用地规划
1、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以四个居住区的形式分布在东、中、西三个分区中。西区有一个居住区,分布在60米路的南北两侧,在中区有2个居住区一个位于60米北面。一个位于60米路南面,武鸣河边,另外一个位于东区60米路南面,武鸣河边。
由路网和绿地划分成居住组团,居住区与工业区有很方便的联系。对部分布局分散,规模过小,与工业交错的居住区,进行了调整改造,为强化环境和绿化效果,达到建设花园式城市的目标,园区新建住宅的日照间距定为1:1.15,小区的绿地率应大于38%,居住用地共计7.59公顷。

2、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主要结合居住用地布置,西区以保留原有的行政办公和商业金融用地,在南面新布置居住区级商业用地,在中区60米路与宁武路交叉口处布置了整个园区的行政办公和商业金融用地,科研教育,文化娱乐用地。整个园工我设有八所中学,四所医院,三处体育用地,利用原有的职高改建为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3、工业用地
按照工业兴区的指导思想,工业用地在综合工业园区占有的比重最大,达总计32.97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分为8个工业园。6个为一类工业区,分布在上风向的中部、南部、东部,2个为二类工业区,位于下风向的西部和西南部。园区大力支持鼓励一类工业入驻发展,容许二类工业进入,禁止发展污染重的三类工业,以保持整个园区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入园对象的划分不同,广东工业园为位于园区中部,60米路的南北两侧,面积639.80公顷,合0.96万亩,为一类工业用地;东盟十国工业园位于园区中部,60米路的北侧,面积989.82公顷,为一类工业用地合1.48万亩;日本工业园,位于园区的东部,60米路的北侧,面积157.39公顷,合0.24万亩为一类工业用地;台港澳工业园,位于园区中部60米路的南侧,宁武路东侧,面积265.33公顷,合0.40万亩,为一类工业用地;沿海各省工业园,位于园区东部60米路的南侧,面积756.55公顷,合1.13万亩为一类工业用地;内陆各省工业园,位于园区的西北部,60米南北两侧,面积582.37公顷,合0.87万亩,为二类工业用地;机动二类工业园,作为整个园区污染稍重的二类工业集中用地,位于园区的西南方,下风下水方向,面积403.57公顷,合0.61万亩。

4、仓储用地和物流用地
仓储用地多结合工业布置。物流用地安排在园区的东面,60米路的北面紧领高速路和汽车站,以方便各园区使用。

(五)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交通
规划以60米路、侨凤路、建设路和宁武路,作为园区主要道路骨架,规划园区道路网采用方格网与环状路相结合的道路形式,其中西区采用方格网与环状路相结合的形式,中区、东区(新区)则以方格网道路为主要道路格局形式,重点解决东西向交通问题和过境交通,并保证南北向交通顺畅和与武鸣县城道路的对接,有4条主路采用分离式立交穿过高速路与武鸣县城主路对接。
园区道路由5条东西向、11条南北向的主次干道将两区各组团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与外环路及各区的内环路构成园区的道路骨架,较好的解决了园区交通问题。
园区内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主干道:园区道路的骨架,红线宽为60~50米,道路采用三块板形式。
次干道:主要服务于各分区的交通,红线宽40米,道路采用三块板形式。
支路:联系各街区内部的道路,红线宽30米以下。
规划在西区原管委会的南面和东区60米路的北侧结合行政办公区分别设一广场。
停车场在工业园和商业金融用地结合设置,共设有九处,客运站场设在60米路北侧高速公路出口处。公交站场和加油站设在园区的出入口处,共设4处加油站,3处公交站场。

2、对外交通
规划通过园区路网的组织把过境车辆分流出去,主要是通过60米路两侧辅道和外环路的建成将过境车流引导到城区的外围。此外在东区与武鸣县城交界处,60米北侧高速公路出口处设一处汽车站场。

(六)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充分利用石山、丘陵及水系原有良好的等自然条件,建设有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园区的绿地系统由综合公园、开敞式广场绿地、滨水绿带、街头小游园、景观道路、工业防护林带以及近郊风景区。绿地组成,“点、线、面相结合,山、水、城相融合”形成园区的特色,方便居民游憩。
在东区、中区和西区之间规划保留宽达近500米的两条城市自然生态用地,成为城市的绿楔,通过绿楔把北面的那油风景区和南面山体绿地和河流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开敞的空间和生态安全空间。此外,通过景观道路,防护绿地及水系绿化将园区内的大帽山等一些自然丘陵、石山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整个园区共设了4处公园,7处街头游园,绿地1018.47公顷,人均25.46平方米。

(七)基础设施规划
园区保留扩建原有的水厂,目前水厂设计能力为4万吨/日,按人均综合用水量取0.5万m3/万人d,则水厂规模扩建至22.5万吨/日,其中东区可用武鸣县城水厂的水。水源为武鸣西江河水,平均流量30m3/S,最大流量106m3/S,最小流量3.6 m3/S。污水处理厂布置整个园区南面,宁武路边靠武鸣河边地势较低处。变电站除保留原来的一座外,新增6座,消防站共设置了3座。垃圾处理厂与武鸣县城合用一处。

(八) 环境保护规划
发展清洁生产、禁止污染重的三类企业进入园区,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坚持项目的环保工程的三同时原则,保护整个园区优美的生态环境。

四、简要评价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会址落户广西首府南宁,通过对南宁华侨投资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进行重新规划、改造,并制定特殊政策,以吸引东盟国家企业前往广西投资,吸引国内对东盟国家出口企业到广西办厂,这将对中国东盟经济园的发展起着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将给南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