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崛起:破解“新特里芬难题”

2014-10-31 14:12:57BY:guoyan
【字体: 打印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发展中国家容易遭受危机打击

(一)“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和非对称性政策溢出结构

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决定货币兑换关系的国际汇率安排,为全球贸易提供必要清偿手段的国际储备,以及国际收支调节原则、规章及途径等几个方面。迄今为止,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国际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当前的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自动形成,由于不存在统一的或是主要的汇率安排,所以长期被讥讽为“没有制度的体系”。随着黄金的非货币化以及信用货币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确立,国际储备通过国别主权信用货币的国际化来解决,并逐渐确立了“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一方面,美元不再是唯一可供选择的国际货币,德国马克(目前为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货币都可在国际经济往来中执行计价结算职能,并且成长为官方储备货币;另一方面,美元的超级霸权地位依旧不容挑战,在国际贸易、金融交易和国际储备中美元所占份额甚至超过其他全部货币份额的总和。“一超多元”货币格局是牙买加体系最重要的制度特征。

此外,在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际金融市场迅猛发展,一方面为各国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提供了更多金融工具;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得以增强。由此导致各国宏观经济政策不可避免地具有溢出效应,而且国与国之间的政策溢出效应必然呈现出非对称性结构——大国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小国,主要国家的影响力远远超过非主要国家。

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早在2004年提出的全球“金融恐怖平衡模型”,其实反映的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这种经济彼此依赖但金融地位却并不对等的客观现实。换个角度看,在牙买加体系的制度框架内,如果没有恰当的约束机制,那么居于世界经济和金融核心地位的主要大国利用政策溢出效应来侵害外围国家利益的行为方式,至少在技术层面或可能性上完全是可以成立的。(节选)

(摘自《中国智库》第4辑 如需继续阅读请点击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5.w4011-2880254205.32.8jsiqB&id=36145514862&rn=cabcd767b99307a435012df675f59e65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