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凸显中国产业力量

2020-05-05 23:34:39BY:guoyan
【字体: 打印

本刊记者 蒋志颖

2月25日,中国向伊朗捐赠25 万只口罩及5000人份核酸检测试剂盒;

2月29日,中国分批次向日本捐赠5000套防护服和10万只口罩;

3月6日,中国援助韩国10万只N95口罩、10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1万套医用防护服;

3月12日,中国医疗队9人援助意大利,一同抵达的还有31吨医疗物资,包含ICU病房设备、医疗防护用品、抗病毒药剂和新冠康复者血浆等。

3月22日,厦航MF8674航班装载5万双医用手套、90万份检测试剂等17吨防疫物资、医疗用品,飞往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这是中国对印尼疫情防控一线的紧急支援。

……

面对新冠疫情,一方面,国内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各行各业在有力防控的同时逐步有序复工复产;另一方面,疫情“全球大流行”,多个国家地区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 中国与疫情相关产业如何在当前的特殊时期最大化实现科技创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方兼得”, 同时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多关注和肯定,成为重要议题。

传统中医药未来将发挥更大作用

3 月12日,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发文称,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北京同仁堂国药(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国药”) 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同仁堂国药组建“同仁堂境外疫情防治专家组”,结合中国疫情防治形成的中医药成功经验,提供“一国一策” 诊疗方案。其中在意大利,同仁堂国药推出了针对当地环境、气候、用药习惯的靶向加减方。此外,同仁堂国药拟于近期向意大利政府机构、红十字会和医疗卫生机构调配7000套饮片及2000份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并计划通过欧盟区域协调方式,将已经在捷克生产的数万只纳米口罩紧急发往意大利,用于疫情防控。此前在2018年10月,同仁堂国药进入意大利,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并已经推动完成了多个传统中成药品种在意大利的准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先后发布了多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从试行第四版开始,就增加了中医辨证论治和选药组方,给出了初期、中期、重症期和恢复期的参照处方,明确了基本病因病机、分期分阶段及具体的中药治疗复方。这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满足了不同病情患者的不同治疗需求。

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新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方案针对解除隔离和符合出院标准的恢复期人群给出了治疗和康复指导。其中包括了汤剂、针灸、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传统养生功法、心理疏导、食疗养护禁忌等众多中医治疗方法,可以协同发挥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药监局中药监管科学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刘昌孝向媒体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暴发过1400多次瘟疫,大规模的有321次。几千年来,在中国历次疫病的防治过程中,中医药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地推动中医药及时介入诊疗全过程,打出中西医结合救治“组合拳”,有效降低了轻症变成重症、重症变成危重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了疾病救治率。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再次发挥了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如减轻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面对今天的重大疫情和将来还会不断发生的疫情,我们应该弘扬先人的智慧,重视和正视中医药在防治此类新发传染病的价值和作用。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同华认为,中医药学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中药临床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逐渐形成医学理论体系。张仲景《伤寒论》、吴鞠通《温病条辨》等都是针对瘟疫和疑难杂病的专门著作。越来越多的成功治疗案例证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药疗效显著, 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全国31个省(区、市)的省级专家组中都有中医专家参与,26个省(区、市)单独设立了省级中医药专家组。中医药抗击疫情效果在全国是有目共睹的,这也将使国际社会对我国中医药发展拥有全新的认知。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首席研究员陈士林认为,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完整,在世界最早形成的三大传统医学体系(中医药学、印度阿育吠陀医学、阿拉伯医学)中一枝独秀。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以中医药为主的传统医药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系统,从此,中医学病证名称成为国际疾病“通用语言”,被世界主流卫生保健体系认可。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中医药在纯西医医院全面介入还需进一步推动,东西方文化差异增加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难度;中药材品种混乱及道地药材的真伪鉴定方法欠缺,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疗效与安全;中药材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品种产区扩张转移的盲目、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失序;使用植物生长剂、化肥农药以及生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对中药材品质的稳定和提升带来严峻挑战。

此外,中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对技术开发投入欠缺, 主要依靠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科研主体;对中医药基础研究投入也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是对中医药临床疗效发挥的有力支撑。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不完善,影响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中医药标准的缺乏,阻碍了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红娟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中医药自古以来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以及阻击传染病、疑难杂症和未知突发疫情中, 呈现出“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减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等显著优势,更是经常以其独特的疗效走出国门,让世界为之震撼。中医药产业有着大国独特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需要充分发挥我国中医药产业传统医疗优势,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构建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和打造优势品牌, 促使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和品牌的特色产业走向全球。在经济价值方面,中医药产业有很大的经济增长空间需要释放。中医药产业链长、绿色生态、大众化市场潜力大,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支撑点。在传统中医药文化技术上, 结合现代技术创新,提升中医药产业市场价值,促进中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规范化的评价体系标准不明、治疗过程参数无法量化、管理体制机制不科学、市场产品良莠不齐、研发投入不足、现代科技对产业支撑的作用尚显薄弱等原因,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经济效益总体低下,国际竞争能力不强,国际市场发展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李红娟认为,中医药产业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尽快建立遵循中医药基础理论、符合产业特色发展、被现代医学所认同的评价和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建立现代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改革理念和完善中药审评机制,加强中医药医师和技术人员培养和激励机制,规范引导中医药产业按照国际规则和要求健康发展,促使其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形成社会共识,推动中医药产业现代化进程,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全球化稳健发展。

科技战“疫”生物产业发挥硬实力

生命健康产业无疑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先锋,而这场疫情也推动着各方重新审视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价值。当前,全球抗疫依靠科技战“疫”,生命健康企业功不可没;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更是不可限量。

北京市以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为主平台, 发力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精尖结构的新增长极加快构成,生命健康产业作为北京经开区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产业产值连续多年在北京市占比达到50%。生命健康产业的规上企业现已实现100%复工,这也是疫情防控中产业担当的底气所在。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0余家区内企业直接参与到疫情防控中。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到,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

“因为疫情需要,原本员工每天上班8小时,现在都是加班状态,当天生产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几乎第二天就全部发货,我们生产多少基本上就会发多少。”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欢说,在经开区全方位的支持下, 公司生产的药品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各地,支持抗疫。

事实上,还有很多“亦庄智造”产品在一线得到应用与实施。抗病毒相关产品、检测仪器、抗病毒药物研发及筛选和治疗仪器等31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上榜,产业全链条保障供给。比如神州细胞、安必奇、德诺杰亿、博尔诚等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纷纷推出相关产品,这些产品涵盖了抗疫所需的方方面面。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扩增芯片法)”于2月23日应急获批,是全球首个能在1.5小时内检测包括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内的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芯片试剂盒。

“与众多的生物医药企业为邻,让我们在疫情初期得到了相关抗原,加速了新型药物和诊断试剂的研发。”北京安必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章文弈说。

政企联动、同舟共济。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区管委会主任助理毛山宏看来,这次疫情中,一些防疫物资企业临危受命,加速恢复生产, 起到了供应市场和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疫情也暴露了我们的生物安全体系缺少整体设计, 技术储备尚有不足,各个层面市场需求和未来产业布局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社会各方共同打造围绕生物安全体系的创新链和产业链,解决产业升级难题,确保我国产业链的完整度。

目前,我国的新冠疫苗研发已经进入临床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员陈薇和她的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在3月16日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并完成临床前的有效性和初步安全性评价。

陈薇介绍,按照国际的规范、国内的法规,疫苗已经做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大规模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

3月18日下午,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46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介绍,中国在疫苗方面,有五个方向正在进行研究:全病毒疫苗、核酸疫苗、腺病毒做载体的疫苗、基因工程方面的蛋白疫苗和流感作为载体的疫苗。这五种疫苗,中国都发展非常快,不会比美国差多少, 这方面抓得很紧。新冠肺炎这种急性传染病,最终形成群体免疫是要靠疫苗的,才能保证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

“美国据说9月份就可以用在人身上,中国也在赛跑,我估计前后不会差太多。当然,我们和其他国家也有一些交流。不管哪个国家先做出来疫苗,肯定无法供应全世界,这些都是需要互相学习,而且做出来以后取长补短,可能需很多厂家生产,才能供应全世界几十亿人。”钟南山说。

作为全球疫苗和药物的最大生产商之一,3月19日辉瑞公司发布声明,其已经和德国生物制药新技术公司BioNTech就共同开发新冠病毒疫苗达成意向。同日,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将具体负责BioNTech这一疫苗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临床试验、上市申请和市场销售等落地事宜。

根据约定,复星医药产业将向BioNTech支付至多8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亿元)的许可费。目前BioNTech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顺利,今后复星医药产业将负责该疫苗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临床试验、上市申请和市场销售落地事宜。换言之,今后BioNTech研发的新冠病毒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上市等工作将由上海复星医药完成,其他海外地区上市等工作则基本由辉瑞方面负责。

近日,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曾估算,要足够快地开发出新冠病毒疫苗,各国预计一年内至少需要为此花费20亿美元左右。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疫苗的开发已经形成了一场国际性竞赛,包括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都在紧锣密鼓地研发相关疫苗。

据报道,一位名叫詹妮弗·哈勒的志愿者已经打下了美国新冠病毒疫苗人体试验的“第一针”。不过开展这一试验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福西博士表示,这只是一期临床试验,是一系列临床研究的开始。即使研究进展顺利,预计这一疫苗至少也要12个月才能推广使用。对此,清华长庚医院急危重症部部长陈旭岩公开表示,美国这一针打在人体身上的疫苗领先全球, 但从医学推断上来说实在是太快。他认为,疫苗的研发有一系列国际标准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不能跳步的环节就是不能跳步。目前有观点认为,美国这一疫苗或许跳过了动物试验阶段。

在疫情危机中寻找产业发展新机遇

新冠疫情暂时破坏了部分社会生产力,却将使新的生产力在既往基础上,按照新的更高标准发展起来;疫情干扰甚至阻断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却为企业,乃至整个产业获得更为公开、透明、绿色的发展环境创造了条件;疫情造成了社会公众的心理危机,却使人们树立全新的健康意识、环境意识,使敬畏自然、敬重自然规律更加深入人心。只要冷静观察, 沉着应对,趋利避害, 就会化解不利因素, 最大限度减少危机对经济带来的危害,促进经济恢复,保持稳定发展。

疫情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困难是肯定的事实,但也需要辩证地看到,危机中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在已经出现疫情的国家中,目前来看,有些国家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可能已经无力全面应对这次疫情的冲击,必须借助于外来援助。

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如何“两手抓”,一些企业开始行动。据了解,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运行了一段时间的《北京奔驰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手册》以及相关制度流程,已经被紧急送到了德国斯图加特的戴姆勒总部。目前,戴姆勒分布在全球的一些工厂正在采用北京奔驰的防疫措施应对疫情。“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外防输入、内防聚集,并时刻关注国际疫情形势,谨防国际供应链受到影响,同时,还将继续通过有关渠道输出防疫相关经验,助力合作伙伴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挑战。”北京奔驰党委书记、高级执行副总裁陈巍说。

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已经向ABB集团在意大利、德国、保加利亚、捷克、西班牙、波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地的兄弟工厂分享了经过实践检验的十多项防疫措施,为各工厂做好疫情防控和开展生产赢得了时间。“我们在当地政府部门作出相关要求之前,就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这些来自中国的防疫经验为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应对措施提供了参考。”一位ABB集团海外工厂负责人说,非常感谢中国伙伴的支持。

3月18日,在法国因疫情实行全国隔离的第二天,中国政府向法国提供的援助医疗物资运抵巴黎戴高乐机场。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就此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方根据法方需要,提供了医用的防护口罩、外科口罩、防护服和手套。“千里同好,坚于金石”。在中国抗疫的紧要关头,法国曾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当前,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疫情形势严峻,中国也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患难见真情的真实写照,也是中法友好合作关系高水平发展的生动印证。

1月23日,武汉决定参照“小汤山”,重建一座火神山医院,中国建筑仅用短短10天时间,在世界的瞩目下,一座容纳1000个床位、设备完善的火神山医院就拔地而起。

中国强大的基建实力,引得全球惊叹。据中国基建企业中鼎国际最新公布的消息,近日该公司正式拿下赞比亚萨勒曼-本-阿布杜拉阿齐兹国王医院建设项目,项目总价值高达1.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82亿元)。这不仅打破了该公司海外单体项目规模最大的中标记录,还意味着中鼎又成功开拓了一个新的国别市场。据悉,中鼎国际不仅需要负责医院主体及附属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还需要采购医疗设备,也就是说,完工后,交付赞比亚的是一座可以立即投入运营的医院。

山东如意毛纺服装集团自2月10 日复工以来,技术研发部门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积极研究新产品, 分别推出了抗菌防护系列产品、抗病毒西装、抗菌抑菌面料等,并通过邮件、寄样等推荐给客户,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其中银离子和石墨烯抗菌防病毒系列产品已实现客户打样和批量生产。

目前,公司生产订单情况已排产到6月份,海外高级定制订单正在紧张生产中,2月份高级定制订单突破2000单,3月份截止到10号已接单500单。这得益于公司在2019年初实施的服装生产线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目前,如意集团战疫情、保生产,一方面做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不断挖掘产能,正全力推进生产。在纺织行业不断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如意也将更加坚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拥抱工业互联网,提供柔性供应链和智能制造服务,强化发展新功能。

“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 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又增加了一次不小的波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杨建龙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全球疫情发展的前景看,对这次波澜的冲击力度和时空扩展范围作出预测,为时尚早。然而,中国产业的力量已经开始给全世界展现出一个值得期待的前景。

杨建龙认为,全球抗疫,凸显中国产业力量,聚焦传统的中医药、疫苗、口罩等防疫用品的科研、生产和全球竞争格局,涉及从科研能力的快速支撑,到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等方面。但他也客观地评价了其间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提醒要在这次“创伤性”测试中更好地了解中国医疗医药产业及其他相关配套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