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创世界经济 解困需要全球合作

2020-05-05 23:30:01BY:guoyan
【字体: 打印

本刊记者 张 倪

3 月1 1 日, 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在此前两周,中国以外的确诊病例暴增13倍。

3月15日,美联储宣布将利率降低至接近零,同时推出7000亿美元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以保护经济免受新冠疫情影响。此次降息是继美联储宣布紧急降息50个基点, 将金融体系的隔夜信贷再融资规模扩大至1.5万亿美元等措施后的又一大动作。

3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经济可能会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陷入衰退。这是他首次承认疫情暴发对美国经济可能带来负面后果。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造成的已不仅仅是人们巨大的心理阴影,还有对世界经济的冲击,甚至很可能影响经济全球化走势。

疫情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

事实上,在疫情暴发前,世界经济增长已显疲态。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1%、3.0%和2.9%。

值得注意的是,从经济学常识上看,全球衰退的基准线是2.5%, 而不是0%。因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空间不同,前者往往高于后者。一旦世界经济增长率低于2.5%,意味着不少发达经济体已经进入负增长。

美国穆迪公司2月6日公布的题为《新冠肺炎:全球经济威胁》报告,将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从疫情暴发前的2.8%下调至2.5%。

经合组织3月2日公布的“世界经济中期展望”,分析的前提主要也是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以及通过全球供应链波及世界其他国家。该项预测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的最大威胁。根据该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降至2.4%,美国的经济增长预期由2%降至1.9%,日本由0.6%降至0.2%,欧元区从1.1% 降至0.9%,中国由5.7%降至4.9% 。

世界贸易组织日前发布的2020 年第一季度《全球服务贸易晴雨表》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冲击全球经济,全球服务贸易增长减弱。报告称,自2019年底至2020 年第一季度,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继续呈放缓态势;全球服务贸易最新读数为96.8,低于去年9月份的98.4,也远低于100的基准值,表明全球服务贸易增长低于趋势水平。这一指标尚未完全反映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未来几个月,全球经济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

德意志银行集团最新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现阶段亚洲新冠肺炎疫情有所好转,经济正重回正轨。但由于欧洲和美国疫情持续升级,亚洲经济或将面临二次挑战。基于对疫情在欧洲和美国大规模蔓延的预期,德银近日大幅下调了对其短期GDP增速的预期:预计美国二季度经济增速将降为负值;欧元区则可能经历更严重的经济负增长。

此外,七国集团(G7)首脑近日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大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并首次发表联合声明。声明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风险,应对疫情需要国际性协调合作。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像一支催化剂和放大镜,在某种程度上向人们揭示了当前世界经济中潜藏的‘断层线’危机。”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分析认为,疫情将会对国际贸易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产生负面冲击, 尤其是对供应链的冲击,将由于生产的传导性而影响更大,“如果经济全球化暂停键真的因为这场疫情而被按下,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或将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为重大和深远”。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疫情蔓延增大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导致全球经贸活动大受影响,经济活力会严重下降,全球经济将遭受重创。从近日情况看, 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全球资本市场信心受到严重冲击,再加上国际油价暴跌重挫全球股市,短期内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开始成为现实。如果疫情继续一段时间,如果世界主要大国应对措施不力,如果全球性的协调行动迟缓,短期内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就有可能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对此我们需要客观判断并保持高度警惕。

全球疫情冲击区域经济一体化

过去,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 而现在,发达国家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正因为疫情的蔓延成倍放大, 其中的焦点就是分裂中的欧洲。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快速扩散,德国、法国、西班牙的确诊病例分别达到2.9万、1.9万和3.3万,意大利破6万例成为重灾区,目前死亡率近10%,为全球最高(数据截至3月24日)。而这次疫情很可能把欧洲债务这个由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引发的老问题再次揭开。当前意大利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高达134.8%,不良贷款率超过8%;与意大利有类似情况的欧元区国家还有希腊、葡萄牙等。

管清友坦言, 疫情的影响如果不能有效控制, 则可能把欧洲重新拖入债务危机。但对于欧洲来说,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和政治融合,要组织像中国政府如此高效的措施来应对疫情冲击, 难度很大。因此这将考验德法两个核心国、也包括已经脱欧的英国的政治智慧。

迟福林进一步表示,疫情的蔓延或将助推某些孤立主义、单边主义、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全球经济的短期衰退,使得生产者、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挫。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某些逆全球化思潮会重新抬头,甚至更为盛行。

2020年恰逢美国总统大选年。管清友强调,疫情的蔓延很有可能会让美国政坛民粹主义声音进一步放大。尤其是疫情升级所造成的全球供应链冲击,客观上为美国逆全球化提供了某种意义上的“压力测试”环境。

此外,疫情蔓延还将严重影响双边、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迟福林认为,各种逆全球化思潮和主张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由此使双边、多边的自由贸易安排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受到重要影响。

各国应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

众所周知,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越南是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银行数据显示, 2018年,日本、韩国、越南的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世界总制造业增加值的7.11%、3.11%和0.28%。如果加上中国,则四国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接近40%。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当前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危机正在扩散。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的供应链是全球嵌入式,疫情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影响逐渐波及世界各地,如汽车行业、电子行业等。我们可以看到,疫情暴发以来,由于我国很多行业推迟复工造成产能不足或断链,与这些企业相关的其他国家上下游企业面临着供应链缺口挑战。比如:韩国现代汽车因为零部件供应缺口,在2月初暂停韩国的数个组装厂;日本日产汽车也因为同样原因暂停九州厂的生产;美国苹果公司宣布因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中国生产的芯片供应受阻,预计无法达成2020 年一季度的销售目标。

的确,全球化产业链上任何一个重要零部件的短缺,都可能影响整个产业和多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疫情向日本、韩国、欧洲、美国等更多国家和地区扩散,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人员流动限制,地区间的供应链传导风险很可能网络式成倍增加并且越发难以预测。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疫情加剧了去全球化、去国际工序分工、去人际交流的冲击,很可能会促进逆全球化进程。

张燕生说,过去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贸易战、科技脱钩、技术封锁。因此每个国家都会考虑自己产业链供应链备份的问题, 一旦发生了最坏的情况,可以有一个应对准备。但我们从韩国的三种材料被日本断供等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来看,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在逆全球化和贸易战的情况下已经发生了逆转。全球的新科技革命,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其产生的趋势是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本地化、区域化和分散化。因此从该角度分析,疫情将会增加对全球化和对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重组的负面外部冲击。

从3月份开始,全球三大生产网络(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为核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为核心的欧盟区;以中国、日本、韩国为核心的东亚地区)都面临着巨大的疫情考验与挑战。这次疫情的特点是隔离和自愈,而隔离产生的经济、政治和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 不可低估。

张燕生强调,对于中国而言, 要高度重视疫情对全球三大生产网络的重创,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负面影响,以及对WTO改革可能出现的冲击。也就是说,疫情加速了最坏场景发生的可能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这不仅是指中美经贸关系,还包括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关系。

为有效应对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各国应加强联合抗疫, 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保障全球供应链节点安全。他强调,在病毒面前,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各国间应积极分享疫情防控的经验和做法,携手共克时艰。各国要进一步加强对机场、口岸的卫生检查,对于疫情严重国家的游客,应采取最高级别的防控措施。在优先保证国内需求基础上, 向疫情严重国家提供必备疫情防控物资。

与此同时,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保障跨境供应链通畅。魏际刚建议,各国应加强贸易合作和海关协作磋商,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尽快恢复国际航线,尽快解除相关贸易国的海关限制、停航、停运、拒收以及关税上调等管制手段,打通跨境物流通道壁垒,确保跨境供应链通畅。要加强各国产能供需信息的沟通与合作,推动建立疫情条件下的供应链产能协调多边合作框架;积极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体系构建,探索相应的治理机制、决策体系、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数字供应链体系建设,构建“数字丝绸之路”,促进沿线国家核心生产要素、区域优势资源、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便利链接与整合,降低交易成本。

此外, 建立全球供应链应急协同机制。发挥联合国、WTO、WHO等国际机构作用, 在充分吸收各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全球供应链应急协同机制建设,构建基于全球应急事件的供应链应急体制、机制和国际法律体系,推动全球供应链应急预警体系建设与信息共享,构建全球应急资源信息发布平台,助力应急救援物资的全球协同调度。

最后,坚定维护全球自由贸易规则。世界各国应共同推动贸易自由化,进一步强化各国间自由贸易合作关系,推动全球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构筑更高开放水平的区域产业链、科技创新链和全球价值链。其中,我国作为全球化的坚定推动者,将可以在全球性、区域性治理平台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全球战“疫”,合则胜

诚然,不仅疫情是无国界的, 科学技术也是无国界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也都是无国界的。全球化,可以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是生态共同体, 可以是经济共同体,还可以是抗击疫情或者灾难共同体。疫情犹如“黑天鹅”,只是加快而非改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进程。未来的世界,需要继续开放,需要互联互通。

在管清友看来,这次疫情的蔓延,对践行中国新型全球化理念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据统计, 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 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 如果存在一个国家有能力稳定目前疫情引发的全球化供应链风险, 非中国莫属。”

迟福林强调, 我国应在疫情可控前提下尽快实现复工复产, 摸索出一套可学习、可借鉴的防控复产经验,最大限度地保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 主动开展防止疫情蔓延的国际和地区合作。敞开胸怀,与世界共同抗疫。尤其要加强口罩、医疗设备等产品的全球供应链打造, 加强与各国的病毒检测以及治疗方案的交流合作。

“疫情不分国界和种族。共同抗击疫情是全球治理面临的重大挑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抵抗威胁人类的天敌中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是最直接而紧迫的现实需求。”迟福林建议,各国应积极主动地推动建立更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全球行动协调机制,例如建立由G20首脑或卫生部长组成的协调与合作机制,使各国在面对公共卫生危机时共同采取更为及时、有效的措施和行动。建议将公共卫生安全纳入世界安全战略,以各国联合行动减少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对全球经济社会的严重冲击。

全球抗疫需要同舟共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在当前全球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美两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

“中美关系唯一正确的选项与出路是合作。美国战略遏制和打压中国的意图不可能实现,转变美国错误的战略方向及其做法,是美国回归正常的当务之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建议,中美两国联合抗击疫情,包括合作研发、组建疫情应急救治国际医疗队和专家组。中医药的应用,特别是针灸、正骨和复方丹参滴丸等中药在美国已经获得了合法地位,美国可以与中国进行有效合作。从美国对中国出口医疗器械这些产品免税开始,推动美国取消全面对中国加征的高额关税;推动中美开展制造业合作,可以重新缝合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重新考虑两国的产业互补合作。推动中美从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这种“零和博弈”转向制度性、战略性、建设性的合作。推动中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共同利益,探索国际治理体系的改革与规则重建,包括推动数字经济、网络经济、数据流动、公共卫生体系,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环境污染、传染病和贫穷等问题。

陈文玲说,作为中国专家,我们真诚地表示,不愿意看到美国经济出现问题。我们希望看到美国的疫情能够得到有效防控,更不希望疫情之后的中美贸易战再升级。希望这次疫情能够使得美国在抗击疫情上与中国的合作不是一个暂时现象,不是一时的实用主义选择,而是推动中美之间建立持久性、制度性、战略性、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对全球而言,这次疫情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道考题。疫情将让世界各国对全球化重新认识,并对国际秩序产生巨大影响,也让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紧密相连,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孤岛,谁也离不开谁。疫情或许会令全球化发展受挫,但是从另一方面也会让各国意识到,我们同在一条船上,同在一个星球上,希望世界各国能够携手并肩,摒弃前嫌,精诚合作, 同舟共济,如此才是战胜疫魔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