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2014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发布

2014-11-03 22:30:27BY:guoyan
【字体: 打印

日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完成了《深交所2014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为全面掌握投资者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服务工作,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

此次调查系深交所自2009年以来开展的第六次年度调查活动,调查问卷由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与综合研究所共同设计,内容包括投资者受教育程度、投资者交易习惯与决策方式、证券公司风险教育及投资者服务状况、投资者对投资产品的需求及互联网金融的态度等多个方面。既包括在之前历年调查基础上的跟踪调查,也包含一些新的热点问题。为保证调查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深交所一直委托知名调查机构尼尔森(中国)执行此次调查项目,负责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工作。

本次调查时间是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与之前5年的调查相比,为提升调查的科学性与全面性,本次调查在样本选取上进行了重大调整。首先,为了解青年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态度与投资者教育需求,本次调查将20~29岁之间过去12个月未进行过股票交易的个人(青年潜在股票投资者)纳入调查对象范围;同时,对于过去12个月进行过股票交易的个人(股票投资者),以30岁为界限区分了青年股票投资者(20岁~29岁的股票投资者)和非青年股票投资者(30岁以上的股票投资者)。其次,本次调查不再局限于原来的9个中心城市,而是依据证券交易的活跃程度,在全国七大地理区域各挑选1~2个中心城市和3~5个非中心城市,共计36个代表性城市展开调查。

根据不同年龄段投资者的特点,调查采用了网络在线访问方式。最终取得的总体有效样本为3649。其中股票投资者有效样本为3549,最大抽样误差<2%(置信水平95%);青年潜在股票投资者有效样本为100,最大抽样误差<10%(置信水平95%);各区域股票投资者城市样本量总量为400以上,最大抽样误差<5%(置信水平95%)(注:本次调查将投资者分为“股票投资者”、“青年潜在股票投资者”、“创业板投资者”、“非创业板投资者”四类,其中“创业板投资者”是指过去12个月进行过创业板交易的投资者,这类人群在投资创业板的同时也可能投资其他板块的股票。“非创业板投资者”则是指过去12个月未进行过创业板交易的股票投资者,已开通创业板但过去12个月未进行创业板交易的人群也归入此类。除此之外,如文中未做限定,报告中所使用的“个人投资者”或“投资者”等称呼均代指“股票投资者”)。

有关调查结果摘录如下:

一、投资者对股票的投资信心和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

2014年个人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信心和交易活跃度都有所提升,主要表现在:

1、个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的入市资金持续上升。受访投资者2014年的平均账户资产量为52.1万元,而2013年这一数字为49.4万元。其中,创业板投资者的平均账户资产量为77.0万元,非创业板投资者的平均账户资产量为43.7万元,创业板投资者的平均账户资产量更多。

2、个人投资者股票投资资产占比与上年相差不大。受访投资者2014年股票投资占家庭总投资额的比例为29.0%,而2013年这一数字为28.3%。

3、股票投资者的总体交易活跃度上升。受访投资者2014年的交易频率平均为6.7次/月,而2013年为5.3次/月。分板块来看,创业板投资者的交易频率为6.8次/月,非创业板投资者交易频率为6.6次/月。

二、七成个人投资者接受过高等教育,创业板投资者受教育程度高于非创业板投资者

2014年受访投资者中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占比为70%,该比例在2013年为74%。其中,创业板投资者整体受教育程度更高,其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的群体比例(76%)较非创业板投资者的这一群体比例(68%)高8个百分点。

三、投资者资产组合多元化程度变化不大,各类投资品种中,公募基金渗透率较上年下降

2014年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多元化程度较2013年变化不大,平均每人持有4.39种金融产品,而2013年这一数字为4.49种。各类型投资产品的渗透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公募基金的投资者占比降幅明显,从2013年的59%下降到2014年的37%。

四、创业板投资者在收益期望和风险承受能力上仍高于非创业板投资者

创业板投资者2014年平均期望年化收益率为26.5%,2013年这一数字为25.9%;可承受的亏损率从2013年的23.6%下降为2014年的22.2%。受访的非创业板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收益期望从2013年的21.8%升至22.7%,可承受的亏损率由2013年的20.7%上升至本年的21.7%。总体来看,创业板投资者无论在收益期望还是风险承受能力上,依然高于非创业板投资者。

五、投资者获取投资信息的渠道使用上较去年略微下降

总体来看,2014年受访投资者获取投资信息的渠道平均为3.13种,排名前三位渠道分别为“依据股票价格走势、成交量变化等技术指标分析”(62%)、“网络类媒体(如股吧、论坛、微博等)”(45%)、“上市公司招股书、定期报告、临时公告等信息披露”(39%),这一排序与2013年相同。

从板块差异来看,创业板投资者在信息获取方面使用的渠道要多于非创业板投资者,平均信息来源渠道为3.8种,非创业板投资者为2.9种。非创业板投资者仍更依赖熟人推荐,而创业板投资者则更注重从股票走势、公司公告、金融机构研究报告等渠道收集信息后自己做综合判断。

六、券商经纪业务竞争白热化,佣金率维持低值,券商对投资者的服务力度变化不大

2014年证券公司的平均佣金率为0.07%,与2013年持平。另一方面,在对投资者的服务方面,75%的证券公司会主动和客户进行联系,也与2013年持平;证券公司联系投资者的平均频率为0.87次/周,联系内容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推荐股票或投资产品”、“告知宏观形势与政策变化”以及“提示交易风险”,分别占70%、57%和52%;在联系方式选择上,证券公司主要选择通过短信(73%)、电话(63%)和电子邮件(49%)。56%的受访投资者对券商主动联系客户持正面评价,认为“对自己非常或比较有帮助”,比2013年53%的正面评价比例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七、个人投资者仍普遍认为融资融券交易风险较大,大都持谨慎心态参与交易;大部分投资者认为融资融券对股市是“中性”或“正面”作用

2014年交易过融资融券的受访者比例为37%,其中近八成(77%)受访者认为融资融券交易风险较大,比进行股票买卖时“需要更加谨慎”,平均的融资融券为34万元,最大负债金额50万以下的占87%。关于融资融券对股市的作用,投资者主要认为是“中性”(50%)或是“正面作用”(34%),只有16%的投资者持有“负面作用”的观点。此外,受访者未开立融资融券账户两大主要原因分别为“融资融券交易风险太大”(48%)和“不了解或没听过融资融券业务”(21%)。

八、对于股票期权,投资者了解程度不高,主要持观望态度

对于股票期权,整体来看,10%的投资者表示没听说过,57%的投资者表示了解很少,只有33%的投资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此外,对于参与个股和ETF期权,投资者目前以观望情绪为主,52%的了解期权的投资者表示要等推出之后再决定,有10%的受访者表示肯定不会参与;而对于交易目的,最主要是套期保值(45%),其次分别是套利(32%)和投机(23%)。

九、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及网络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渗透率持续加强,投资者对规范P2P网贷行业有强烈期待

调查显示,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理财、网络银行是投资者认知度和投资者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听说过这三种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87%、85%和79%,使用过或想尝试的投资者比例分别为70%、63%和52%。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投资者最担心的仍是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占受访者40%),其次是虚假信息欺诈风险(占受访者23%)。

对于P2P网贷理财产品,99%的投资者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投资者采用的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分别为“甄选P2P平台(如考察其股东背景、注册资金、管理团队、交易规模、知名度等)”(65%)、 “投资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好的产品”(57%)和“选择不同的P2P平台进行分散投资”(52%)。问及如何促进P2P网贷行业健康发展时,投资者最看重的三条措施分别为“对投资人的资金进行第三方托管”(75%)、“落实实名制”(73%)、“设置一定的行业准入门槛”(71%)。

十、青年股票投资者受教育程度更高,但资产量较少,同时投资知识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更低;此外,超四成青年潜在股票投资者表示希望进入股市,但缺乏相关投资知识

对于青年股票投资者,其接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的比例为81%,远高于非青年股票投资者(68%);其平均资产量为37.9万,显著低于非青年股票投资者(54.6万);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方面,青年股票投资者更依赖“熟人推荐”(44%,非青年股票投资者为33%)和“移动互联媒体”(41%,非青年股票投资者为34%);而其投资者知识得分(50.7)却低于非青年股票投资者(58.9)。风险承受能力上,无论是创业板还是非创业板,青年投资者能承受的最大亏损率(分别是19.6%和20.5%)都低于非青年投资者(分别是22.1%和22.5%)。

对于青年潜在股票投资者,该群体主要的投资品种为互联网理财产品(57%)、银行理财产品(48%)和公募基金(23%)。问及没有进入股市的原因,超四成青年潜在股票投资者表示“希望进入股票市场,但缺乏相关投资知识”(41%)。此外,该群体最希望获得证券投资知识的渠道是“互联网上搜集并学习所需证券知识”(57%),其次是“购买相关书籍学习”(38%)和“深交所官方微博、微信推送的证券投资知识”(32%)。

十一、从投资者地区差异来看,华东地区投资者资产量和证券投资知识得分最高,中心城市投资者资产量远高于非中心城市,但在投资知识得分和股票投资占比上中心和非中心城市相差不大

在证券投资知识得分上,华东地区投资者得分最高(60.1),而西北地区最低(54.6),中心城市(57.9)和非中心城市(57.0)相差不大;平均资产量上,华东地区最高(57.7万元),西北最低(41.6万元),中心城市(56.1万元)远高于非中心城市(44.7万元);投入到股票中的资产占现时家庭总投资金额的百分比最高的为华东(30.0%),而最低的为华北地区(26.8%),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28.8%)相差不大。

十二、展望2015年证券市场,投资者对监管层加大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恢复“T+0回转交易”制度、允许未盈利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IPO注册制改革和深港通开通都有较多期待

对于2015年证券市场,逾七成投资者(72%)希望监管层“净化市场,进一步严厉打击上市造假、虚假披露、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过半投资者(51%)期待“恢复‘T+0回转交易’制度”。此外,关注“允许未盈利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IPO注册制改革”以及“深港通开通”的投资者分别占46%、45%和40%。

对于IPO注册制改革,过半投资者(52%)认为“注册制改革将增加投资者新股选择数量,抑制上市发行价格过高现象,对股市总体上是利好”,还有48%投资者认为“注册制改革下垃圾股将被多数人抛弃,价值投资、成长投资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认为“注册制改革将导致上市公司IPO提速,股市扩容,对股市总体上是利空”的投资者仅占30%。对于深港通,在2014年底开通沪港通的背景下,68%的股票投资者认为开通深港通对深市是利好。此外,85%的股票投资者表示“如果允许未盈利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有必要制定针对性的行业信息披露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