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之路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2014-11-03 22:26:29BY:guoyan
【字体: 打印

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通过“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报告。这标志着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前,伊朗国家利益委员会战略中心主任,伊朗前外交部长阿里·阿克巴尔·韦拉亚提博士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的讲座中提到,伊朗对习近平提出重振丝绸之路表示欢迎。他说,重振丝绸之路可以进一步促进两国的贸易和交流,并深化两国的双边合作。

“丝绸之路”是合作新范式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态势和结构日趋分化,南北差距呈现复活倾向。在此背景下,美国又开始推进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区域经济整合,试图主导21世纪全球经济新秩序,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再临南北分野风险。面对新形势,中国大胆提出“丝绸之路”新构想,主张打通陆海战略通道,通过实体项目的实施,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市场的形成,促进广泛的互联互通,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从根本上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纠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全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思维,也必将确立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多样性的合作新范式。

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东西两大对立的阵营瓦解,互不往来的两大平行市场打通,世界经济迎来了全球化和地区化并行发展的新局面。在世界经济秩序上,“关贸总协定”机制发展成“世界贸易组织”体制,同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诸边自由贸易区”快速结成,国际经济合作在不同层面上全面展开,极大地促进了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经济总量倍增,“南北差距”等发展不平衡问题得以缓解。与此同时,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大搞“金融自由化”,推进“产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的转轨,蓄积了巨量的资产泡沫,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极大地破坏了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条件。

对此,发达国家为了重整有利于自我的世界经济秩序,不断推出新提法、新工具,试图对新兴经济体展开“新形式的纵向整合”,以确保其“无可赶超”的地位,使南北差距固定化。其最常用的手法,就是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为名义的“自贸协定”(FTA)、规制新兴经济体发展的“伙伴关系协定”(EPA),以及单向约束后发展中国家的TPP。在这些机制中,发达国家通常以减让关税为诱饵,附加迫使对方开放市场的“投资规则”、约束产业发展的“产业标准”、固定技术差距的“知识产权保护”,甚至附加“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试图以“事前的规约”推进“机制建设”和“区域合作”,其实质是对后发展国家实施“约束和管理”。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和斯蒂格利茨不约而同地指出“TPP不过是个约束机制,而不是促进自由化的框架”。

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构想,则以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通过实体基础设施合作建设,共同构建产业发展条件,在合作中促进相互投资、产业融合、贸易便利,因地制宜,依据实际,共同形成有利于共同发展的贸易投资乃至人员、信息和资金移动的新规则。这就是我们主张的人财物互联互通,即道路联通、产业互通、人心相通、政策法律制度相融相通。

面临诸多挑战

基于“丝绸之路”构想的经济外交理念,主张开放、包容、平等、合作,追求共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丝绸之路外交的展开,也是本着地区利益优先,互利合作为本的原则,尤其注重现有区域合作机制的有效利用,在深化合作的基础上,推进互联互通。“丝绸之路”合作条件的完善与扩大,成为“丝绸之路外交”的任务。如何构建和完善相通相融的政策法律制度,确保各方在互联互通中的现实利益,则成为“丝绸之路外交”的关键。而构建可供地区广泛利用的融资条件,更是“丝绸之路外交”从构想到现实的考验。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到2020年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将达8万亿美元,融资问题将成为地区互联互通的重大瓶颈。尽管1997年以来亚洲地区储蓄增加,外汇储备扩大,但金融市场并未完善,大项目融资条件尚未成熟。而作为地区唯一的地区性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资本和融资额度极为有限,无法满足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今后,如何推进地区融资的金融机制和市场建设,将成为“丝绸之路外交”的挑战性任务。这客观上对“丝绸之路外交”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要完善“法制外交”、“规则外交”和“金融外交”,提升周边外交上新台阶。

惠及地区各方

“丝绸之路”战略的全面展开,不仅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第三方”有效用好地区资源形成广泛利益的互联互通。目前,从东北及远东,经西伯利亚直达莫斯科的亚欧铁路已开通,起自重庆、郑州直达欧洲的贸易专列也成为亚欧陆上贸易的风景线。而未来,从中亚到我国内陆,再走“西气东输”路线直抵连云港的油气管道、以及从内蒙口岸放射出来的“草原丝绸之路”,将直接与“海上丝绸之路”对接,成为联系太平洋西岸、东南亚和南亚的战略通道,对地区乃至“第三方”在中亚等内陆投资利益形成扩散效应。如日本在哈萨克的矿产、油气资源投资将获得更加便利的区域性运用。如此,今后“丝绸之路外交”也将是注重“第三方合作的外交”,进而为周边各国推进广泛的“第三邻国外交”提供条件,有利于各方实现更广泛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