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背景下的环境污染拐点

2014-11-03 22:19:42BY:guoyan
【字体: 打印

最近有报道称,2013年度我国的减排任务已全面完成,尤其是氮氧化物下降3.5%以上,排放量首次降至2010年减排基数以下,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已过拐点。事实上,这个说法并不陌生,自2007年以来,随着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下降,环境污染拐点的说法一直有争议。然而近年来太湖蓝藻和雾霾等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引发了我国环境污染拐点究竟有没有到来,以及何时到来的讨论。

根据主要环境污染排放物统计数据,我国有4种主要排放物绝对数出现排放拐点,包括工业化学需氧量、生活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另外6种主要排放物还没有到达拐点,包括生活废水、生活化学需氧量、工业固体废物、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工业氨氮排放、生活烟尘排放。至少从统计数据看来,整体环境污染状况有所好转,但是,一些环境污染排放物达到拐点并不能说明我国整体环境好转,也不能说明太湖蓝藻和雾霾等环境污染现象不该出现。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等人发现大部分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这个倒U形曲线的顶点便是环境污染物排放拐点。该发现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将会逐渐加深,然而在到达某个拐点之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又将逐步减轻,环境质量将得到改善。这也就是说,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两种关系:一是同向的正相关变化关系,二是“双赢”的负相关变化关系。在雾霾治理的背景下,相对于其他国家,对环境污染拐点的理解,我国目前的一些环境污染特征需要讨论。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拐点的模糊性。美国出现环境污染拐点是在人均GDP达到约一万美元时,还有一些国家在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就出现了拐点。按照统计数据,我国2013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6700美元左右,处于环保拐点出现的经济阶段,而且统计数据也说明一些排放污染物的拐点的确出现了。但是全国大范围的雾霾现象似乎表明,环境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反而是日益严重,所以至少从表面上,我们的环境污染拐点没有到来。考虑到我国的区域发展非常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很大,经济转型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区域产业和污染的转移,即将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业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污染也将随之转移。由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跨区域性,现实中环境污染事件也逐渐从区域性发展到了目前全国性的雾霾覆盖。所以,东部某些省份已经达到拐点或者很快达到,但是从全国而言,比较清晰的整体环境污染拐点到来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环境标准升级导致环境污染状况不明朗。首先,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仅是主要污染排放物的减少,还受很多其他污染物影响。比如,大气治理方面,虽然二氧化硫等常规的污染排放物总量下降,但是以大气汞污染为代表的新污染问题接踵而至,新污染物排放量同样巨大,并与常规污染物形成复合型污染,使环境污染状况不明朗。其次,随着经济发展和对环境日益关注,我国环境标准在不断升级。新旧标准的不同,会导致对环境污染拐点的判断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跟旧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对我国的环境质量判断差别很大。《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旧标准(GB3095-1996)下国内城市达标比例为91.4%,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为88.5%;而按照新的标准(GB3095-2012),这两个比例分别为40.9%和23.9%,相差超过了50个百分点,这足以导致对整体环境污染拐点的非常不同判断。因而,我国环境污染拐点可能带有统计上的假象,这些标准并不能真正的反映环境的质量,所以讨论环境污染拐点需要谨慎。

三、环境污染拐点需要主动争取。观察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环境污染拐点的出现不是必然的,我国的人均GDP增长速度比较快,已经接近7000美元,全国大范围的雾霾现象却似乎表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可以、也需要积极主动争取拐点到来,政府必须提供一些必要条件,比如较高的环境门槛、健全的环境司法和监管、严格的执法和环保意识的普及,等等。发达国家在拐点前后均进行过大规模宣传教育,法制变革和法律修改。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通过修改和完善环境立法,来更加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由早期主要考虑经济发展,转变为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模式,甚至是环境保护优先于经济发展的模式。同样地,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改善环境的物质条件,政府应当有所作为,充分认识和把握环境发展规律,积极主动促进环境污染拐点早日到来。

中国的环境污染拐点何时到来?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经验来看,改善环境质量主要一般包括两个阶段:一是污染物总量控制;二是环境污染治理,降低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全面改善环境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总量控制有着较强的关联性。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比较重要的特征是,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在经济增速减缓之后达到的。我国不会例外,中国的整体环境污染拐点将经历比较漫长的环境治理过程。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了,接下来,我们应该可以观察到:人均资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逐步脱钩,重工业扩张势头将得到遏制,产业结构相应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完成,同时努力减少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不需要纠结于拐点是否到来,任何环境治理的努力都会使拐点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