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与食物保障

2014-07-01 15:37:30BY:guoyan
【字体: 打印

一、实现食物保障的路线图

(一)食品供应与民众承受能力

“今天,人类生产的粮食足够养活每一个人”,拉吉·帕特尔(Raj Patel)2011年在《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上撰文指出,“然而,由于粮食分配方式的缺陷,10亿人口尚处于饥饿之中。”不过,问题不仅仅在于糟糕的分配和全球粮食库存的多少。与食品的供应量相比,民众的承受能力也是同等重要的一个因素。高昂的食品价格剥夺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感。就在不久前的2007~2008年,全球粮价飙升,在许多贫困国家造成动荡,同时伴随着囤积现象和食品贸易禁运。另一方面,粮价过低同样具有破坏性,它威胁着农民和食品生产及相关领域参与者的安全处境。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科斯塔斯·斯塔穆里斯(Kostas Stamoulis)警告说,全球粮价上升在今后15~20年内几乎是必然的,而且价格振荡会更加剧烈。因此,中国和其他国家必须作好准备,应对不可避免的粮价周期性波动。测算食品开支占家庭总收入的百分比,这是一项能够真实反映国民富裕程度的指标。中国居民在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其购买食品的支出仍然相当高。2006年,中国人的食品开支占家庭总收入的平均比例为39.8%,相比之下,在美国这个数字为13.7%。据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在杜邦公司赞助下发布的“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过去20年间,在世界各国中,中国农业生产的波动性最低。之所以如此,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地域辽阔,但是也得益于中国政府对粮食生产的大力奖励政策。不过,政府正逐渐淡出奖励粮食生产的做法,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加以鼓励。

(二)营养与健康

随着人口的增长,中国的目标已不只是增加粮食产量,更要提升营养成分,增加主食品中微量营养素和维生素的含量。此外,随着中国民众日渐富裕,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和所有生活蒸蒸日上的人群一样,中国民众希望获得营养更丰富、消耗更多农业资源的食品,诸如肉、鱼、禽、蛋和奶制品,以及与其日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各种包装食品和方便食品。

根据国际商业观察组织(Business MonitorInternational)的报告,中国的零售食品消费(相对于本地出产、本地消费的食品)正以每年11%的惊人速率高速增长。鉴于此,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着眼长远,增进国民健康,对于中国来说至关重要。食品营养价值是个复杂的话题。营养不良问题涉及穷人和富人。“传统的中国饮食包括丰富的蔬菜和碳水化合物,而源自动物的食品很少,但这种饮食结构如今已趋于消亡”,巴里·波普金(BarryPopkin)2008年在《保健事务》杂志(HealthAffairs)上撰文指出。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在1965~2005年间,中国人餐桌上肉类的消费比例从6%增加到了27%。因此,肥胖现象在中国越来越令人担忧就顺理成章了,糖尿病、心脏病等更多问题也接踵而来。巴里·波普金在同一篇文章中还指出,中国的成年人当中体重超标者占五分之一。据《糖尿病护理》杂志(Diabetes Care)最近估计,2010年中国大约有9240万名糖尿病患者。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不断增长的对高脂肪、高糖份、低营养的加工食品的需求均与“富贵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节选)

(摘自《中国智库》第5辑 如需继续阅读请点击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5.w4011-2880254205.35.8jsiqB&id=39622251037&rn=cabcd767b99307a435012df675f59e65购买正版图书)